浅谈《耐热铸铁件》国家标准发布之际
程景胜
至此《耐热铸铁件》GB/T9437-2009国家标准发布之际,作为该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排)感慨颇深。
在新版标准中大家可以看到新增了一个材质牌号——QTRSi4Mo1。围绕这个牌号引发了西排公司多少艰苦创业的传奇佳话。
1992年的西排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身背几十万元债务的小厂;十几个人,十几间厂房,几台破旧的设备,皮带车床吱吱呀呀的声响也不常听到。面对这种局面,程武超同志毅然扔掉了国营企业的铁饭碗,挑起了债主天天造访的烂摊子。当时的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南京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引进菲亚特技术,不少产品需要国产化,其中的GHMoRct材质的排气歧管急需在国内找到能生产该种材质的厂家;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能生产这种材质。就连华中工学院铸造专业毕业的程武超厂长对这个牌号也感到陌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诸多厂家激烈的竞争中,南汽终于同意西排参与试制。
多少天过去了,参与试制的六家大型企业因困难太大,彻底放弃了对依维柯排气歧管的试制。西排人肩扛手抬,内引外联;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试制,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正像西排之歌中唱的:“翻过了多少坡,趟过了多少河,西排人感想敢干敢探索。经历了多少坎坷,承受了多少挫折,西排人竟然开辟历史先河。”历史确实是这样。西排人生产的不是排气岐管,而是一支支争气管。潍柴斯太尔排气歧管的国产化,一汽大众捷达排气歧管的国产化,神龙富康排气歧管的国产化……。无不浸透着西排人的心血。
1993年是西排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西排试制的依维柯排气歧管样品送至南汽,经检验全部达到或超过了意大利标准。从此GHMoRct就印在了西排人的脑海之中。
1994年,依维柯排气歧管开始批量生产,当年的订单是700万元。产品实现了替代进口和国产化。
20余年来西排公司一直是南汽公司的独家供应商,并成为国内主要生产GHMoRct材质的基地,多家发动机企业的主要客户。西排从此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3年获南汽集团的国产化鉴定证书。
1996年依维柯发动机排气管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2006年GHMoRct材质的排气歧管漂洋过海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
2007年菲亚特5040843排气歧管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2007年Tu5Jp4排气歧管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2009年在中国铸造活动周上董事长程武超等同志发表论文《球化合金和孕育方法对GhMoRct(QTRSi4Mo1)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该篇论文的发表意味着西排公司在QTRSi4Mo1材质的生产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工艺更加成熟,经验更加丰富。
我们不能忘记,在产品出口到菲亚特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标准的不统一、检测方法的不一致,产品的交付过程走过了不少的弯路。由于国际间的交往使西排人深刻的认识到标准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标准是国际间贸易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标志,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国际贸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不可能正常进行。为此2009年4月在中国首届铸造标准化论坛上根据我们的体会发表了《铸件出口与标准化》的论文。通过国际间的交往,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我国是一个铸造大国,但不是一个铸造强国。特别是在铸造标准化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缺。生产企业在出口方面由于标准不齐全,缺乏经验,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有些问题不是我们技术水平达不到,而是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不一致造成的。论文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大家一致认为标准化的系统工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基础。该篇论文后被转载在《铸造》2009年第七期上。
经过了25年的发展,西排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国内一流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专业化的生产企业。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西排仍呈现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年产量占汽车产量的25%。西排公司之所以能够有今天,回顾已逝的峥嵘岁月,就是因为我们在公司上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标准化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受国标委的委托西排公司先后起草了《排气岐管铸铁件》和《高镍奥氏体铸铁件》的国家标准,被国标委确定为2009年审定项目。先后参与了10余项国家标准的制审定工作。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我们以GB/T 20001-2001《标准编写规则》作指导,参照ISO标准、国家或行业最新相关技术标准,利用了企业最新技术成果。
在2008年南京的《耐热铸铁件》国家标准的审定会上,西排公司的赵新武同志提出希望把GhMoRct确定为国家标准,牌号为QTRSi4Mo1。审核组的同志采纳了这一建议,耐热铸铁也因此由10个牌号变成了11个牌号。
因为西排的创业史与QTRSi4Mo1材质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排人也与标准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单位:程景胜 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